如果你要问2013年谁将统领
拾音器安防监控市场,在网络高清摄像机、HD-SDI摄像机和模拟摄像机之间很难做选择。从2012年下半年起,HD-SDI高清监控呼声越来越高,在国外安防企业并不了解国内安防市场的时候,他们仍然以IP为主,传统安防企业并没有放弃模拟系统,因此形成了一种三足鼎立的情况,如果将这三种监控产品进行细分,他们之间又有哪些区别呢?
今天,我们将
高保真拾音器、IP摄像机、HD-SDI摄像机和模拟摄像机功能进行一一对比,究竟从技术参数上能够获取哪些信息,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
图像传感器
摄像机之所以能够呈现高清晰画质,图像传感器功不可没。之前我们曾对拾音器CCD和CMOS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分析,简单来说,CCD在图像噪点处理和白平衡上有出色的表现;CMOS感光单元可以通过CMOS集成电路实现摄入光的处理,将图像处理电路高效集成,在制作工艺和能耗上由于前者。
市面上大多数监控摄像机仍然采用CCD传感器,若拾音器CMOS无法批量生产的话,其成本造价将成为最大的问题。在高端设备中,CMOS又比CCD有更好的市场,尤其对于宽动态处理效果来说,CMOS又怎能认输。
监控图像有效像素与图像质量
图像传感器决定了图像像素与分辨率,HD-SDI摄像机有效像素为270P或1080P,网络高清摄像机图像根据网速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帧率,
720P@30/50/60fps,
1080P@30/50/60fps,即便是同一分辨率,不同帧率图像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。即便是高清模拟摄像机,其实图像有效像素保持在40~50万像素,基本无法超过百万效果。
众所周知,HD-SDI摄像机成像为无损、无压缩视频,图像质量最好。IP摄像机是目前高清监控图像的中流砥柱,尽管为有损传输,但是仍然达到了1080P的效果;模拟监控图像效果较差,容易受到干扰,这也是模拟监控面临"被淘汰"的理由。
宽动态与低照度的对比
有人说,拾音器一台摄像机成像画质一方面取决于硬件配置,一方面取决于研发团队的"软实力"。就以宽动态来说,究竟是传感器好还是靠图像编解码研发实力呢?从三款摄像机对比来看,SDI摄像机宽动态最高可达到180dB,IP摄像机平均水平为120dB,而模拟是IPC的一半水平。
受到室外环境的影响,低照度监控条件也是厂家担忧之一。低照度监控效果不仅取决于摄像机技术,更是瞄准了镜头光圈的大小。从实验来说,低照度Lux数值越小,可承受的夜视环境就越暗。模拟摄像机最低照度为0.0001Lux,达到了星光级的标准;网络摄像机在0.08~0.5Lux之间,HD-SDI摄像机在0.05~1Lux之间,二者基本满足了暗光级的标准。
传输延时与传输距离
在前期的监控摄像机评测中,我们发现
拾音器大部分IP摄像机画面延时在200~300ms左右,而模拟监控采用"局域网"模式,因此满足了实时传输的要求,SDI摄像机通过同轴电缆,但是仍然存在延时问题,大部分摄像机的延时小于100ms。
或许有人会好奇,图像延时跟传输介质有一定的关系。那么在传输上三者拾音器又有哪些区别呢?HD-SDI是以模拟监控架构为基础,模拟监控采用同轴电缆和光端机传输,SDI可沿用原有CCTV的布线,同轴电缆或光网传输。IP监控依旧依靠互联网传输。
传输介质决定了传输质量,同样传输介质决定了传输距离。同轴电缆可传输100~300米的距离,光网可传输20~60km,网络传输最远只能达到100m,如果基站成熟无线网络可覆盖较远的距离。
最后我们再说一说码流,影响码流主要因素包括码率、分辨率和帧率,在网络带宽定额的情况下,码率与帧率成正比。SDI专用电缆传输码流近1.5G,编码后2~8Mb/秒,网络摄像机码流同编码后速度一样,模拟监控最低,编码后为1.5Mbps。